该会员博客共有522篇文章,当前第25/27页,每页20条
admin发表于(2015-07-05 16:46:34) 点击数[2950]
在我区一些偏远山区的学校内,很多艺术课程或是没有开设或是由其他学科老师代课,学生们所学的知识并不全面。 为了让大山深处的学生享受到与城里学生同等,甚至更好的艺术教育,实现城乡 教育均衡 化。 我馆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召开文艺骨干座谈会,启动“艺术扶贫”工程实施计划,让文化馆的…
admin发表于(2015-07-05 16:40:59) 点击数[2700]
admin发表于(2015-07-05 16:38:38) 点击数[2737]
admin发表于(2015-07-05 16:35:45) 点击数[2724]
admin发表于(2015-07-05 16:24:44) 点击数[2824]
日前,由我区舞之梦艺术中心刘淑萍编导的舞蹈《海童趣》和《幸福像花儿一样》分别荣获由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和中国青少年儿童艺术团主办的第十三届“公益中国”中国青少年电视艺术新星展播活动暨关爱留守儿童全国爱心义演福建赛区现代舞(群舞)项目儿童组 B 组一等奖…
admin发表于(2015-07-05 16:21:13) 点击数[2705]
2014 年 2 月 12 日 晚,由泉州市文广新局主办,泉州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研究会、泉州市演出管理处承办的泉州市第七届民间音乐邀请赛在泉州工人文化宫南戏台举行,来自全市各县(市、区)的 10 支队伍参加比赛,我区委托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在泉州艺校培养的音乐表演(北管方向)五年制高职大专班…
admin发表于(2015-07-05 16:17:37) 点击数[2850]
2014 年 4 月 4 日上午,德国莱州蒙特鲍尔音乐学校黄调管弦乐队到福建艺术职业学院泉州分院(泉州艺校)考察泉港北管大专班教学情况,北管大专班师生演奏了北管谱《三板》、《将军令》、《太平歌》,演唱了北管曲《四大景》、《玉兰花》、《四季景》、《红绣鞋》、《四季时》等,获得了阵阵掌声;课后他们与北管大专班师生交…
admin发表于(2015-07-05 16:15:25) 点击数[2770]
2014 年 4 月 2 日下午,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郑长铃研究员来泉港考察北管和福船制造技艺,区政府副区长肖惠中等陪同考察。他观看了峰尾镇北管乐团的专场演出,到峰尾渔港造船厂和福船模制作坊实地考察了解情况,对泉港区举办海峡传统文化·北管学术研讨会、规划建设福船制造技艺展示和传承…
admin发表于(2015-07-05 16:12:09) 点击数[2492]
2014 年 7 月 7 日 —11 日,为庆祝建党 93 周年,践行党的路线教育,促进北管生态保护和传承队伍建设,由泉港区文体旅游新闻出版局主办,泉港区文化馆和南埔镇、后龙镇、峰尾镇、山腰街道、前黄镇文化综合服务中心承办了泉港区 2014 年北管下基层活动。本次活动福建艺术职业学院泉州分院(泉州艺术学校)音乐表演(北管方向…
admin发表于(2015-07-05 15:50:26) 点击数[3139]
第二届海峡传统文化·北管学术研讨会于 2014 年 8 月 15 日至 17 日,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顺利举行。这是继 2009 年 4 月在泉港区举办的“第一届海峡传统文化 · 北管交流研讨会”之后的又一次北管音乐文化研究的学术盛会。本次研讨会由福建省文化经济交流中心、福建师范大学、闽南文化发展基金会、“东亚文化之都·泉州”…
admin发表于(2015-07-05 15:34:22) 点击数[3019]
日前,泉州市泉港区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评为中国北管音乐文化之乡,举行隆重的授牌仪式。
据悉,北管作为泉港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 , 得到泉港区政府和民间的高度重视 , 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村校互动、学研结合”和以学习北管为荣的良好保护和传承氛围。现有北管研究机构 1 个、保护传承中心 1 个、社…
admin发表于(2015-07-05 15:30:57) 点击数[2612]
日前,泉港区文体旅游新闻出版局、泉港区教育局联合开展的 2015 年 “北管进校园”活动启动。这次活动以山腰美发中学、庄重文实验小学和南埔、后龙、峰尾、山腰、前黄坝头中心小学为重点,其它中小学幼儿园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相关的“北管进校园”活动,时间将持续到 2016 年 1 月。
活动期间将选派福建…
admin发表于(2019-09-05 15:00:57) 点击数[6589]
“七星灯”原名“鼓仔灯”(孤仔灯),因七盏“鼓仔灯”而得名。它来源于《三国演义》典故,孔明为了延续自己的生命而点的灯。原为添福寿的意思,属中元节等民俗活动一种吉祥的灯,是农村七月普渡中的产物。它早就流传在泉港区。相传清代有位外地“孤人”(孤独无依的人),流落到泉港一带,据说经他抚摩过的小儿…
admin发表于(2019-09-05 14:56:19) 点击数[9252]
“‘涂岭红’红茶历史悠久,有三百年以上历史。”是现存全国红茶类大家族中少有的炒干眉类红茶,独具香高、味浓、醇厚、耐泡品质特征,有温胃养胃保健功效,适宜大部分人群饮用;同时具备利尿、消食、提神功效。泉港区雨石辉红茶行经理吴木辉等在加工技术上不断进行规范与创新,已成为泉港的“茶叶名片”。
由鲜…
admin发表于(2019-09-05 14:49:29) 点击数[5417]
渔网具制作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曾对中国的渔盐文化和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峰尾渔网具制作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技艺特征,是一千三百多年的中国近海养殖和捕捞生产传统技艺的缩影,应作为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继承和保护。
渔网具制作是手工技艺中历史悠久的一种,其产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
admin发表于(2019-08-05 14:40:55) 点击数[5293]
50-60年代的人力石磙压滩
50-60年代人力水车
50年代用独轮车、手推车和板车运盐
50年代用戽桶戽水制卤晒盐
60年代开始使用动力抽卤水
70年代开始使用电动机轴流泵抽水
风力车水制卤晒盐
解放初期至50年代盐工用肩挑原盐计量归大坨
解放前及解放初期吊卤泉井
…
admin发表于(2019-08-05 14:29:52) 点击数[5350]
旋盐
海盐的制取已有数千年历史,曾对中国历史和经济有重大影响。山腰海盐传统晒制技艺具有十分典型的技艺特征,也是数千年中国海盐生产传统技艺的缩影,应作为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继承和保护。
晒盐技艺是手工技艺中历史悠久的一种,其产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关系密切。…
admin发表于(2019-08-05 14:19:23) 点击数[5433]
峰尾是历史悠久的著名渔乡,其始于唐宋的渔航文化有很深积淀。明洪武年间随黄氏迁入泉港区峰尾镇以来,世代相传。据《圭峰黄姓族谱》载,明代峰尾黄姓全族习造船工艺者甚众,执斧者有 99 人之多。明清两朝先后参加郑和下西洋的“宝船”以及郑成功、施琅征台战船的制造,为中国海外交通与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贡献…
admin发表于(2019-08-05 14:12:47) 点击数[6876]
2011年4月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南海一号”探秘》电视片摄制组在峰尾渔港造船厂拍摄福船下海“拔落令”习俗(刘宗训摄)
泉州市泉港区峰尾镇位于湄洲湾南隅,三面环海,一面靠山之陆岛。陆域面积 12 平方公里,海域面积 32 平方公里,海岸线长 13 公里,可利用滩涂面积 9000 多亩,历史上是一个集海洋捕捞,…
admin发表于(2019-07-04 15:26:07) 点击数[5088]
在泉港区“外厝耙”拳术可谓家喻户晓。它是当地人们喜爱的武艺拳种,也是泉州南少林寺武功在民间的遗技。
清乾隆二十八年(公元一七六三年)秋,少林寺因胡惠干事件,第三次被“诏焚”。有一武僧洪海(一说为冯海)和尚劫后余生,双目失明,浑身烧伤,流落到惠北光德里东林铺(今泉港区施厝村),被施、林、吴三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