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主人
·昵称:admin
·真实姓名:林老师
·单位:泉港区文化馆
·部门:办公室
·生日:--
·性别:
·EMAIL:
·注册时间:2015-7-1
博客日历
本站分类
博客介绍
· blog名称:
· 日志总数:561
· 登陆次数:443
· 建立时间:2015-7-1
博客留言
其他博客
该会员博客共有540篇文章,当前第27/27页,每页20条
admin发表于(2019-07-04 15:03:40) 点击数[5346]
admin发表于(2019-07-04 15:00:00) 点击数[7369]
“南派”掌中木偶俗称布袋戏,北方称指花戏。泉州掌中木偶戏以泉腔演唱,称南派布袋戏,戏班叫“掌中班 ” 。泉港人则俗称其为“柴头人仔戏”。
泉州掌中木偶戏之发端,民间相传始于明嘉靖年间( 1522 - 1566 )。有确切文字记载的是清乾隆年间( 1736--1795 )。在清代,泉州府属各县都有不少布袋…

admin发表于(2019-07-04 14:52:30) 点击数[5575]
admin发表于(2019-07-04 14:50:31) 点击数[7987]
高甲戏又名“ 戈甲戏 ”、“ 九角戏 ” 、“大班”、“土班” ,它是闽南诸剧种中流播区域最广、观众面最多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 , 源于明末清初 闽南 农村流行的一种装扮梁山英雄、表演武打技术的化装游行,称为“宋江戏”。
高甲戏以武戏、丑旦戏和公案戏…

admin发表于(2019-06-04 14:45:02) 点击数[8157]
admin发表于(2019-06-04 14:42:58) 点击数[7645]
泉港 “咸水腔”芗剧,被誉为“盐田里的一朵花”。是因泉港区山腰地处莆仙方言与闽南方言相互交融地带,而形成域内不纯正的闽南语,自成为山腰腔(即咸水腔)。正如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陈世雄教授在“海峡两岸歌仔戏艺术节”研讨会上发表论文中指出:一来山腰的歌仔戏确有自己特别的腔调;二来山腰大盐场确是足够“…

admin发表于(2019-06-04 14:31:02) 点击数[4844]
admin发表于(2019-06-04 14:29:44) 点击数[5147]
admin发表于(2019-04-04 14:28:03) 点击数[5192]
admin发表于(2019-04-04 14:25:59) 点击数[10232]
南音,又称 “ 南曲 ” 、 “ 南乐 ” 、 “ 南管 ” 、 “ 弦管 ” ,被称为中国古代音乐的 “ 活化石 ” 。主要流行于闽南,在台湾及南洋群岛华侨居住的地方也很盛行。
南曲音乐包括 “ 指、谱、曲 ” 三类,南曲的乐队组合有固定的形式,分 “ 上四管 ” 和 “ 下四管 ” 两种。上四管属丝竹乐队、…

admin发表于(2019-04-04 14:19:34) 点击数[6157]
文管是泉港区界山镇、南埔镇、后龙镇等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音乐,受地方方言以及莆仙话的影响形成的泉港地方特色的乐种。从目前发现的文管艺人资料,可以推断文管是从莆田地区的莆仙戏演化而来,传入泉港的时间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建国初期。
文管既有纯器乐的演奏,也有以器乐伴奏结合表演的戏…

admin发表于(2019-02-18 14:14:50) 点击数[5587]
admin发表于(2019-02-18 14:12:03) 点击数[5540]
打正鼓是广泛流传于泉港区后龙镇、峰尾镇、南埔镇的一种民间器乐演奏形式。组队至少需 6 人,一般为 26 人,分别操钟、鼓、大锣、小锣、大钹等各种乐器。节奏主要为“孔-孔-孔-,起-起-可龙-,千冬 千冬-可龙,孔孔利孔,利利可龙,打打利利打-可龙”,如此不断反复演奏,配予舞蹈表演及队形变化。每年…

admin发表于(2019-02-18 14:03:12) 点击数[4989]
admin发表于(2019-02-18 14:00:54) 点击数[5747]
admin发表于(2019-02-18 13:58:58) 点击数[6083]
admin发表于(2015-07-04 12:06:09) 点击数[10210]
admin发表于(2015-07-04 12:03:04) 点击数[6948]
admin发表于(2015-07-04 12:01:08) 点击数[6125]
admin发表于(2015-07-04 11:52:10) 点击数[11947]
北管音乐简称“北管”,又名“小调、小曲、曲仔、北曲”等,是广泛流传于泉州市泉港区的一种丝竹类音乐。惠安县也有几支零星乐队,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也有不少北管社团,日本民间音乐与它也有很深的渊源关系。
北管分为曲和谱两大类,共有曲牌 220 多首。曲即声乐曲,大多数来源于明…
